安徽向前|烈山嬗变:一座资源型城区的文旅“觉醒”
安徽向前|烈山嬗变:一座资源型城区的文旅“觉醒”
安徽向前|烈山嬗变:一座资源型城区的文旅“觉醒”日前,驱车驶入安徽省淮北市(huáiběishì)烈山区,导航提示“南湖景区即将到达”时,车窗外的(de)景象(jǐngxiàng)让大家恍惚——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游船划出优美的弧线,岸边工业风雕塑与随风摇曳的芦苇荡相映成趣。
谁能想到,这片占地20.05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曾是淮北(huáiběi)煤田沉陷(chénxiàn)最严重的“城市伤疤”?
“这里是淮北煤田第一钻,那根半埋在水中的钢管(gāngguǎn),按下了开发建设(jiànshè)淮北煤田的按钮。”在南湖一隅,导游介绍称,当地(dāngdì)用了多年时间,通过生态修复技术,将这片采煤沉陷区变成了今天的城市绿肺。
南湖湿地公园(gōngyuán)。牛旭东摄
湖水在晴朗的(de)天气里波光粼粼,而在雨天(yǔtiān)则涟漪泛泛,更添几分灵动。漫步园内,会被22处风格各异(fēnggégèyì)的景点所吸引,如湖堤春晓、芦荻秋歌和荷塘清韵等,景区内还有淮北国家矿山公园纪念碑等景点。
去年,这里接待(jiēdài)研学(yánxué)团队超2万人次,工业遗迹成了最生动的生态教育课堂。更令人惊喜的是,这片曾经的“废地”如今栖息着100多种鸟类(niǎolèi),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候鸟中转站。
生态修复只是烈山文旅转型的第一步。再从南湖4A级景区向东驱车30分钟,便来到(láidào)4A级四季榴园(liúyuán)景区,眼前的景象再次刷新认知——层叠的石榴林与突兀(tūwù)的石灰岩地貌间,一条宛如游龙的“龙脊天路”盘旋而上(shàng)。
“龙脊天路”入口。人民网(rénmínwǎng)记者 王晓飞摄
谁能想到,这条全长55公里的自驾线路,前身竟是森林防火通道(tōngdào)。
“群众尝到了发展石榴产业的甜头,种植石榴的积极性日渐(rìjiàn)高涨。目前,烈山石榴已形成以塔山为中心,绵延50余公里,总面积达(dá)8万多亩的石榴种植基地生态群落,是全国六大石榴基地之一。”烈山镇党委书记张琼站在观景台上,指着手机(shǒujī)里的老照片(lǎozhàopiān)高兴地说。
石榴作为安徽好品,可以一业带百业,百业促全局,成为推动当地(dāngdì)农业结构调整和助力乡村(xiāngcūn)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
远眺(yuǎntiào)龙脊山。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何以“带”“促”?“景点规划建设不足,硬件设施(shèshī)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形成链条。”烈山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朱赟琛说(shuō),烈山区决定打破地域边界,先依托四季榴园景区,把乡村旅游串联成线(chéngxiàn),统一规划(tǒngyīguīhuà),龙脊天路等景区得以“拔节而生”。
“早就(zǎojiù)听说过‘龙脊天路’,今年‘五一’假期,我就带(dài)着老伴游玩过。”来自江苏徐州的游客冯先生说,从徐州市到龙脊山仅1个多小时车程,上午沿着山路看风景,中午品尝当地(dāngdì)农家美食,下午参观石榴博物馆(bówùguǎn)、明清石榴园,临走时再买点石榴、石榴汁(zhī)等特产,一家人满载而归。
“从种植到加工,从体验到文创,我们打造(dǎzào)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张琼说,去年景区(jǐngqū)带动周边村民人均增收4000元。
云端露营基地(jīdì)。王彦启摄
如果说南湖是烈山生态修复的见证(jiànzhèng),四季榴园是农旅融合的典范,那么即将(jíjiāng)开业的星空田园旅游综合体,则代表着烈山文旅的未来方向。
从(cóng)四季榴园景区一路向西南行驶,大约半小时后,来到即将正式开业的星空(xīngkōng)田园旅游综合体。这个占地200多亩的项目(xiàngmù),巧妙融合了田园风光与现代休闲元素。
据介绍,该项目采取(cǎiqǔ)“政府建设+公司运营”“镇企联合、镇村联建、村村联营”的(de)方式,倾力打造出兼具农业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体验(tǐyàn)、研学团建等功能的皖北特色浓郁的乡村田园旅游综合体和微度假体验地(dì)。
项目运营副总监王弈介绍,在中央广场,一个直径15米的圆形舞台正在搭建,这里将成为“田园音乐会”的主场地(dì),周末将举办(jǔbàn)民谣、爵士等不同风格(fēnggé)的沉浸式实景演艺。
航拍星空(xīngkōng)田园旅游综合体项目。冯树风摄
可以看出,这种(zhèzhǒng)从生态修复到产业(chǎnyè)融合,再到休闲体验的递进,勾勒出烈山区全域旅游的发展逻辑。
在朱赟琛的办公室(bàngōngshì),记者看到一份特别(tèbié)的“转型路线图”:2015—2018年重点攻坚(gōngjiān)生态修复,2019—2022年着力培育文旅业态,2023年起全面推进全域旅游。
她坦言,距离远、多而散,是皖北各地景点的共性问题,而烈山区发展全(quán)域旅游(lǚyóu)就要跳出狭义的旅游概念,不再限于各个景点景区,为游客提供(tígōng)全过程、全时空、全方位的旅游服务,实现旅游产业全景化、全覆盖,全面推动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建设和经济(jīngjì)综合水平提升。
再(zài)铺开(pùkāi)烈山区旅游手绘地图,以“G3京台高速”为轴,西侧是以南湖公园为代表的湿地景区,东侧向北延伸出一片青翠,南庄杏树林、明清石榴园、八里岗水库等风景名胜星罗棋布,往南则(wǎngnánzé)有七彩和村景区等生态人文景区,以及正在(zhèngzài)建设(jiànshè)的草庙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huádōngyězhànjūn)指挥部旧址和即将营业的星空田园旅游综合体等旅游+红色、旅游+农业融合项目,自然景观(zìránjǐngguān)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全域旅游跃然纸上。
星空田园旅游综合体里的民宿。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wángxiǎofēi)摄
“我们不是在简单开发景区,而是(érshì)在重构城市空间价值。”朱赟琛(zhūyūnchēn)说,去年烈山区入选2024年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míngdān),成为皖北地区唯一入选的区,烈山区也将(jiāng)守好“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促进生态和旅游协同发展。
离开烈山时(lièshānshí),在“龙脊天路”的(de)里程碑旁发现一块特别的标牌:“距徐州(xúzhōu)120km,距合肥280km”。这恰是烈山的雄心——不再做皖北的“旅游过道”,而要成为长三角短途度假的“目的地”。
日前,驱车驶入安徽省淮北市(huáiběishì)烈山区,导航提示“南湖景区即将到达”时,车窗外的(de)景象(jǐngxiàng)让大家恍惚——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游船划出优美的弧线,岸边工业风雕塑与随风摇曳的芦苇荡相映成趣。
谁能想到,这片占地20.05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曾是淮北(huáiběi)煤田沉陷(chénxiàn)最严重的“城市伤疤”?
“这里是淮北煤田第一钻,那根半埋在水中的钢管(gāngguǎn),按下了开发建设(jiànshè)淮北煤田的按钮。”在南湖一隅,导游介绍称,当地(dāngdì)用了多年时间,通过生态修复技术,将这片采煤沉陷区变成了今天的城市绿肺。
南湖湿地公园(gōngyuán)。牛旭东摄
湖水在晴朗的(de)天气里波光粼粼,而在雨天(yǔtiān)则涟漪泛泛,更添几分灵动。漫步园内,会被22处风格各异(fēnggégèyì)的景点所吸引,如湖堤春晓、芦荻秋歌和荷塘清韵等,景区内还有淮北国家矿山公园纪念碑等景点。
去年,这里接待(jiēdài)研学(yánxué)团队超2万人次,工业遗迹成了最生动的生态教育课堂。更令人惊喜的是,这片曾经的“废地”如今栖息着100多种鸟类(niǎolèi),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候鸟中转站。
生态修复只是烈山文旅转型的第一步。再从南湖4A级景区向东驱车30分钟,便来到(láidào)4A级四季榴园(liúyuán)景区,眼前的景象再次刷新认知——层叠的石榴林与突兀(tūwù)的石灰岩地貌间,一条宛如游龙的“龙脊天路”盘旋而上(shàng)。
“龙脊天路”入口。人民网(rénmínwǎng)记者 王晓飞摄
谁能想到,这条全长55公里的自驾线路,前身竟是森林防火通道(tōngdào)。
“群众尝到了发展石榴产业的甜头,种植石榴的积极性日渐(rìjiàn)高涨。目前,烈山石榴已形成以塔山为中心,绵延50余公里,总面积达(dá)8万多亩的石榴种植基地生态群落,是全国六大石榴基地之一。”烈山镇党委书记张琼站在观景台上,指着手机(shǒujī)里的老照片(lǎozhàopiān)高兴地说。
石榴作为安徽好品,可以一业带百业,百业促全局,成为推动当地(dāngdì)农业结构调整和助力乡村(xiāngcūn)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
远眺(yuǎntiào)龙脊山。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何以“带”“促”?“景点规划建设不足,硬件设施(shèshī)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形成链条。”烈山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朱赟琛说(shuō),烈山区决定打破地域边界,先依托四季榴园景区,把乡村旅游串联成线(chéngxiàn),统一规划(tǒngyīguīhuà),龙脊天路等景区得以“拔节而生”。
“早就(zǎojiù)听说过‘龙脊天路’,今年‘五一’假期,我就带(dài)着老伴游玩过。”来自江苏徐州的游客冯先生说,从徐州市到龙脊山仅1个多小时车程,上午沿着山路看风景,中午品尝当地(dāngdì)农家美食,下午参观石榴博物馆(bówùguǎn)、明清石榴园,临走时再买点石榴、石榴汁(zhī)等特产,一家人满载而归。
“从种植到加工,从体验到文创,我们打造(dǎzào)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张琼说,去年景区(jǐngqū)带动周边村民人均增收4000元。
云端露营基地(jīdì)。王彦启摄
如果说南湖是烈山生态修复的见证(jiànzhèng),四季榴园是农旅融合的典范,那么即将(jíjiāng)开业的星空田园旅游综合体,则代表着烈山文旅的未来方向。
从(cóng)四季榴园景区一路向西南行驶,大约半小时后,来到即将正式开业的星空(xīngkōng)田园旅游综合体。这个占地200多亩的项目(xiàngmù),巧妙融合了田园风光与现代休闲元素。
据介绍,该项目采取(cǎiqǔ)“政府建设+公司运营”“镇企联合、镇村联建、村村联营”的(de)方式,倾力打造出兼具农业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体验(tǐyàn)、研学团建等功能的皖北特色浓郁的乡村田园旅游综合体和微度假体验地(dì)。
项目运营副总监王弈介绍,在中央广场,一个直径15米的圆形舞台正在搭建,这里将成为“田园音乐会”的主场地(dì),周末将举办(jǔbàn)民谣、爵士等不同风格(fēnggé)的沉浸式实景演艺。
航拍星空(xīngkōng)田园旅游综合体项目。冯树风摄
可以看出,这种(zhèzhǒng)从生态修复到产业(chǎnyè)融合,再到休闲体验的递进,勾勒出烈山区全域旅游的发展逻辑。
在朱赟琛的办公室(bàngōngshì),记者看到一份特别(tèbié)的“转型路线图”:2015—2018年重点攻坚(gōngjiān)生态修复,2019—2022年着力培育文旅业态,2023年起全面推进全域旅游。
她坦言,距离远、多而散,是皖北各地景点的共性问题,而烈山区发展全(quán)域旅游(lǚyóu)就要跳出狭义的旅游概念,不再限于各个景点景区,为游客提供(tígōng)全过程、全时空、全方位的旅游服务,实现旅游产业全景化、全覆盖,全面推动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建设和经济(jīngjì)综合水平提升。
再(zài)铺开(pùkāi)烈山区旅游手绘地图,以“G3京台高速”为轴,西侧是以南湖公园为代表的湿地景区,东侧向北延伸出一片青翠,南庄杏树林、明清石榴园、八里岗水库等风景名胜星罗棋布,往南则(wǎngnánzé)有七彩和村景区等生态人文景区,以及正在(zhèngzài)建设(jiànshè)的草庙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huádōngyězhànjūn)指挥部旧址和即将营业的星空田园旅游综合体等旅游+红色、旅游+农业融合项目,自然景观(zìránjǐngguān)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全域旅游跃然纸上。
星空田园旅游综合体里的民宿。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wángxiǎofēi)摄
“我们不是在简单开发景区,而是(érshì)在重构城市空间价值。”朱赟琛(zhūyūnchēn)说,去年烈山区入选2024年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míngdān),成为皖北地区唯一入选的区,烈山区也将(jiāng)守好“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促进生态和旅游协同发展。
离开烈山时(lièshānshí),在“龙脊天路”的(de)里程碑旁发现一块特别的标牌:“距徐州(xúzhōu)120km,距合肥280km”。这恰是烈山的雄心——不再做皖北的“旅游过道”,而要成为长三角短途度假的“目的地”。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