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纳丨破除民企融资隐形梗阻
声纳丨破除民企融资隐形梗阻
声纳丨破除民企融资隐形梗阻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数据(shùjù)显示,截至今年(jīnnián)一季度末,民营企业(mínyíngqǐyè)贷款余额(yúé)76.07万亿元,同比增长7.4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的信用贷款可得性(kědéxìng)进一步增强,截至一季度末,民营企业信用贷款余额18.1万亿元,同比增长15.4%。量增、价降,金融服务(jīnróngfúwù)民营企业质效稳步提升。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为其提供坚强保障。以企业普遍关注的融资问题(wèntí)为例,央行等八部门2023年联合出台系列举措,明目标(mùbiāo)、划重点。从总量上(shàng)看(kàn),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从结构上看,加大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tèxīn)、绿色低碳、产业基础再造(zàizào)工程等重点领域以及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但也要看到,民营企业(qǐyè)融资仍然存在一些隐形(yǐnxíng)梗阻。科技型企业时常陷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融资窘境:在最需要资金支持的初创期没机构敢投、敢贷(dài),成名后各类资金又陆续登门甚至踏破门槛。还有部分企业反映,在续贷方面时常遭遇卡点,企业的经营周期往往并非与贷款周期严丝合缝,上(shàng)一笔贷款到期了,如果银行按时收回贷款后不续贷,企业将(jiāng)面临高昂的“倒贷(dàodài)”成本(chéngběn)甚至资金链断裂风险。
服务细节决定获得感,只有确保惠企政策(zhèngcè)不折不扣(bùzhébùkòu)、扎扎实实落地,才能持续提升金融(jīnróng)服务民营企业的质效。金融机构要严格落实党中央(dǎngzhōngyāng)、国务院以及金融管理部门制定的政策措施,做到金融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与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
优化服务(fúwù)理念,须摒除所有制(suǒyǒuzhì)歧视,坚持以公司发展优劣(yōuliè)为标准。金融机构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各种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不在融资(róngzī)门槛、准入条件上设置障碍,让优质(yōuzhì)的、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能够更加公平便利地获取外部融资。与此同时,要以企业的经营诉求、实际需要为出发点(chūfādiǎn),在满足外部监管要求、内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多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提升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适配度。
提升服务能力,着力缓解(huǎnjiě)信息不对称问题。破解民企融资难,要(yào)充分借助数字化手段,挖掘企业(qǐyè)的多维度信用数据,既为企业增信(zēngxìn),也缓解银行的后顾之忧。接下来,金融管理部门将研究建立民营中小企业(zhōngxiǎoqǐyè)增信制度,破解民营中小企业信用不足(bùzú)、信息不对称等融资制约,并继续加强金融与财政、产业等政策的协同,共同营造更优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民营企业也要增强发展的内生(nèishēng)动力,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以实际行动(shíjìxíngdòng)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与(yǔ)金融服务形成互利共(gòng)赢的良性循环。
【作者:金观平;来源(láiyuán):经济日报】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