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南通:向海图强,逐梦 “下一个万亿”

体育正文 262 0

南通:向海图强,逐梦 “下一个万亿”

南通:向海图强,逐梦 “下一个万亿”

“我想把宋应星的(de)《天工开物》编成无人机的灯光秀。”在舞剧《天工开物》的南昌演出现场,16岁的熊正荣被明代(míngdài)科学(kēxué)家宋应星的故事深深(shēnshēn)打动。这名热爱无人机的少年,凭借2024年“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jiàoyù)竞赛活动总决赛(zǒngjuésài)无人机竞速赛(无刷组)一等奖(yìděngjiǎng)等多项荣誉,获评2025年江西省“新时代好少年”。记者走进熊正荣所在的南昌市第二十三中学,在校园里的科教(kējiào)科创融中心和无人机实训基地,处处可见一群因热爱科学而闪闪发光的少年。在这里,学习充满乐趣,科技点燃他们心中的理想之火。 熊正荣获(rónghuò)评2025年江西省“新时代好少年”。 熊正荣(xióngzhèngróng)在调试无人机。 熊正荣与无人机足球(zúqiú)。 探索(tànsuǒ)科技的过程艰辛 成功的喜悦让人很享受 16岁的熊正荣(xióngzhèngróng)是南昌市第二十三中学(zhōngxué)高一学生,也是学校无人机校队的队长。令人惊讶的是,他学习无人机还不到一年时间。在无人机老师周海燕(hǎiyàn)眼中,熊正荣对无人机怀有浓厚(nónghòu)的兴趣且非常执着。“遇到问题会去钻研和克服,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清晰想法,这个孩子(háizi)很出色。” 熊正荣(xióngzhèngróng)从小喜爱电子数码产品,6岁时就有了QQ账号(zhànghào)。初中三年,他玩了两年,最后一年(yīnián)通过“恶补”,最终中考所有理科考试成绩都取得了满分。考入南昌市第二十三中学后,熊正荣某天(mǒutiān)在校内违规飞行穿越机,被当时的校队(xiàoduì)队长发现,这意外地开启了他与无人机的不解之缘。 去年10月,熊正荣正式加入学校无人机校队,成为(chéngwéi)队里年纪最小的成员。周海燕评价他与众不同,具备自主探索(tànsuǒ)的学习能力。“除了完成老师设定的目标,还(hái)能看到更高的目标,会主动去探索和研究。” 在校队,熊正荣成长迅速,他(tā)操控无人机的技术日益细腻,心理素质也越来越强。在备战省赛、国赛训练时,他的成绩并非最(zuì)拔尖,但真正走上赛场,他的表现总是最为突出。周(zhōu)海燕认为,这正是熊正荣综合素质强的体现(tǐxiàn)。 南昌市第二十三中学是一所职普融通学校(xuéxiào),设有无人机职高班。但(dàn)熊正荣读的是普高班,学习无人机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在熊妈妈看来,“这个孩子整日都泡在学校”。他每天早上7时到校,晚上练习到10时是家常便饭(jiāchángbiànfàn)。周末(zhōumò)只要天气晴好,同学们就要拉着老师一起“加班”,不是在校内研究无人机,就是在户外进行野外(yěwài)训练。 加入无人机(wúrénjī)校队(xiàoduì)后,熊正荣学到了更多专业知识。“以前我只是会飞无人机,现在会组装、调试。”通过分析飞行日志,观察噪声图、微波图、无人机震动频率等数据,经过几十甚至上(shàng)百次调试,他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操控手感。“过程很(hěn)艰辛,但成功的喜悦很让人享受。” 周海燕评价,现在的熊正荣越来越(yuèláiyuè)帅,“他的眼睛越来越亮(liàng)了(le)”。在学校摆满仪器的工作室里,熊正荣向记者展示了他正在研发的多功能机器人。他想通过编程,将《天工开物》的内容融入无人机(wúrénjī)灯光秀中,实现“一本书缓缓(huǎnhuǎn)打开”的视觉效果。他透露,未来想报考军校,报效祖国,“我想成为一名无人机兵。” 凭借(píngjiè)科技特长 孩子们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南昌市第二十三中学是全国人工智能(réngōngzhìnéng)示范校、江西省科学教育(jiàoyù)示范校。早在2015年,学校就创办了“创梦工坊(gōngfāng)”,将以“创新、开源(kāiyuán)、分享”为(wèi)核心的创客文化引入校园。10年来,“创梦工坊”发展为科教科创融中心:2016年设立了南昌市首个中小学创客教室,2017年开始探索人工智能教育,2019年引入无人机教育。 该校科教科创融中心负责人漆俊表示,创客教育让学生(shēng)得以接触传统课本教学之外的广阔知识,“为他们打开了一个(yígè)全新的世界。”现任中国电子学会创客教育专家委员(wěiyuán)会委员的漆俊,指导的学生在国家级、省市级赛事(sàishì)中获奖达百余人次(réncì)。他坦言,“我的很多学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高分生”。 例如,2017年加入创客(chuàngkè)工坊的杨武(yángwǔ),“之前在班上并不拔尖,好似‘透明’存在”。接触创客教育(jiàoyù)后,杨武对(duì)人工智能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能够定下心来花一整天的时间琢磨编程”。漆俊指出,创客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截然不同,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和进行(jìnxíng)创作,“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杨武毕业(bìyè)后,由于母校缺乏人工智能教师,表现优异的他成为南昌市第二十三中学科教科创融中心的一名(yīmíng)教员。 还有一名女生万慧宁,设计的(de)比赛作品已在文物(wénwù)智能化保管领域申请了两项专利。 漆俊表示(biǎoshì):“很多学生都非常优秀,有(yǒu)拿全国一等奖的,有进入国家队的,有因人工智能特长被美国重点大学录取的,他们凭借爱好,走出了具有个人特色的发展之(zhī)路。” 创客教育引入校园 他们成为快乐的(de)高中生 创客的本质在于创新、创造,更在于培养未来的创造者。对(duì)南昌市(nánchāngshì)第二十三中学(zhōngxué)科教科创融中心的师生而言,通过动手创造将创意变为现实,是这份成就感点燃了他们的热情。 在科教科创融中心的工作室内(shìnèi),摆放着激光切割机、各式各样的电路板(开发板)、视觉与声音识别传感器,以及3D打印机等设备。偌大的无人机实训基地里,各种机型(jīxíng)整齐排列。周海燕介绍:“我们(wǒmen)提供了自主实践创意的平台,学生可以(kěyǐ)在这里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 周海燕强调,国家(guójiā)需要的研究型科技人才是要由一流大学重点培养,“中学阶段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科技人才,提升学生(xuéshēng)的科学素养”。去年3月,周海燕指导学生尝试无人机(wúrénjī)编队算法,从零开始,最终实现了(le)无人机群的立体编队飞行。其中,如何在三维空间设定精准坐标的环节,还引入了AI智能对话辅助。“在与AI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们加深了对问题(wèntí)的理解,也锻炼(duànliàn)了提问的技巧。” 刚结束的期末考试,熊正荣名列班级第四。这个暑假(shǔjià),他(tā)既要参加省赛,也要积极备战无人机职业竞速赛。学业与比赛需要同时兼顾,熊正荣笑着说(shuō):“一点也不累,因为学习无人机就是在玩。”周海燕表示(biǎoshì),与其他普通学生相比,无人机校队的孩子们是快乐的高中生——即使无人机“炸机”了(le),他们也会笑哈哈地拍照留念,然后亲手将(jiāng)其修复。 接下来,周海燕将带领学生们进军无人机竞速赛和无人机足球赛等更高(gāo)水平的(de)体育竞技赛事。她希望孩子们能站上更高的平台,让无人机为他们插上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天空(tiānkōng)。 文(wén)/图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段萍
南通:向海图强,逐梦 “下一个万亿”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